首頁

相關報導

校友心聲

我們的話

常見問題

English


常見問題

解構協恩申轉直資模式原委及安排

剛邁進75周年的協恩中學,將要面對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是改變辦學模式,由津貼中學蛻變為直資中學。為何協恩在目前已是「第一組別」下仍要求變呢?答案很簡單,協恩中學希望在全球化的衝擊下,提升學生的競爭力,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以獲得更佳的升學之路,從而立足社會。

不過,在目前的新學制下,教育局改變了對津貼中學教師人手的資助計算原則,協恩的資源將會無可避免被縮減,試問在這大前提下,我們如何可以優化現在的課程,帶領學生應對下一個75周年。

「第一組別」中學並不是恆久不變的。或許有人會問,為何協恩不採籌款募捐一途?眾所周知,協恩並非貴族學校,籌款能力一向有限。2008年為維修泳池及重建更衣室的籌款活動就是最佳例證,當年罕有的協恩三校攜手,1千萬的籌款目標,但結果是只籌得91萬餘。

協恩必須要自強不息,自我優化,因此協恩中學校董會決定採用在目前教育制度下較具彈性的直資模式,讓學校能繼續接受政府資助之餘,還可藉收取學費來增加資源,優化教學:

  1. 在主要科目(如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等)實行小組教學,優化師生比例至1:20,務求達至「因材施教」的全人教育;
  2. 提供「一生一師」(意指「一學生一導師」)六年追蹤式生命輔導計劃。每名學生入讀中一時,將獲分配一名導師。在六年的中學教育中,該名導師會從旁輔導學生在品德、靈性、時間管理、待人處事,以至選科擇業等多方面的發展;如該學生與負責導師未能有效相處,亦可獲重新編配。
  3. 增加常額教師人手比例,由2012年9月削減資助後的57.5人增至2017年的100人,以配合各項優化課程;
  4. 為所有學生提供增潤課程,如法文及西班牙語等第二外語課程。

 

1.
若教育局批准,協恩中學將於何時轉為直資辦學?為甚麼?
2.
直資學校到底有甚麼好處?
3.
2012年9月前入讀的學生,不用交直資學費,能否有小組教學?
4.
成功轉直資後學生須繳付多少學費?
5.
每年每名學生繳交的35,000元學費,學校將如何運用資源?
6.
很多學校轉直資後都會辦IB課程,協恩是否有意思辦IB?
7.
為何將法文和西班牙語納入必修課程?這是否意味著協恩中學將走向貴族化路線?
8.
由於學校轉直資後學費大增,會否影響目前在協恩小學就讀的妹妹升讀協恩中學?
9.
申請助學金的入息要求是怎樣的呢?
10.
有傳聞指協恩中學轉以直資辦學,是希望利用收生自主權,不再取錄協恩小學的學生,這是真的嗎?
11.
若協恩中學獲批直資後,準中一學生的收生準則為何?
12.
假如2012年協恩中學成功轉為直資,校董會有否打算讓協恩小學也轉為直資呢?
13.
為甚麼不設過渡期,讓現時協恩小學的學生全都升上協恩中學後才轉直資?
14.
學校轉為直資後,對兩名女兒都在協恩小學讀書的家長來說會很吃力,這是否預示她們不能同時入讀協恩?
15.
申請學費減免,會否令我的孩子承受同學的異樣目光,使同學間,甚至家長間出現分化?
16.
儘管我有能力負擔協恩轉直資後的學費,但不認同將三成的總學費收入撥為獎助學金。「協恩式直資」,分明是要我為別人的孩子「交學費」?
17.
協恩中學轉為直資辦學後, 將設獎學金。詳情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