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2011年3月9日) |
一個協恩中學基層學生的心聲 來論
近日看到一些對協恩轉直資的批評,身為舊生,我希望借《星島》這個角落分享我和協恩的故事。 我在何文田邨的基層家庭長大,看到爸媽每日奔波勞碌,總希望能出人頭地,為家分憂。自幼我想學鋼琴、學畫畫、學跳舞、學游水,但家中經濟環境確實不能負擔。所以,我只有羨慕的份兒。 離開屋邨小學,踏入協恩的大門。短短幾年,參加過籃球、劍擊、排球、話劇、次低音號和管樂團,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衝擊,從前根本沒有想過,只要肯努力肯爭取肯嘗試,學校定會提供學習機會。同學中,當然有來自富裕的家庭,但我們之間不存在距離。遊藝會上,我們一起搭棚;校際比賽中,我們一起為學校吶喊。平日她們會陪我留在學校飯堂吃飯,遇上因準備比賽而留校時,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送我回家。協恩就是一個這麼舒服,這麼純樸的校園。 在這樣的校園裏,我能夠不斷嘗試。中三那年,辯論助我建立自信。四年來,老師,教練和師姐們無私的教導,每一場比賽他們都堅持陪伴左右。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星島辯論決賽的台板上發光。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容納千人的場館看見爸媽欣慰的笑容。的確,知識改變命運。 天意總弄人,剛過去的暑假,家逢巨變,媽媽證實患上癌症。 因經濟不景,爸爸的工作銳減,為分擔家裏的重擔,我在課餘時間兼職多份工作。但三姊弟的學費,加上突如其來的巨額醫療費用,家裏更捉襟見肘。在我徬徨之際,校長從一位老師口中知悉我家的困境,即時向一位有意成立助學金的師姐推薦了我,好讓我繼續學業。現在我媽媽已完成手術和化療療程,康復進展理想。學校對我這位平平無奇的學生那份不離不棄,讓我相信,協恩是不會放棄關顧基層學生的理念。 從幾位師姐口中得知,協恩面對資源不足的難題,我很憂慮。究竟學校有沒資源照顧清貧的學生?能否負擔現有的辯論和戲劇課程?科研、運動和音樂的發展會否被逼停止呢?協恩多元化的全人教育能否保持下去呢? 面對資源問題,直資是一條出路。 轉制會否令學校變質?會否容不下基層的學生呢?我回到校園,向校長及老師了解轉直資的問題。我發現母校堅持將學費資助額定在百分之三十,乃全港最高。而不同程度的學費補貼,令各階層的家庭都能受惠。學校這項大膽的承諾是為了讓我這些基層的孩子,可以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三成的堅持,讓我明白這是對保留階級流動的執著,對公義的執著。 全球化令社會競爭愈見激烈。在新高中學制下,小班教學、外語訓練、出外交流學習是必須的。只要轉制不影響基層學生的入讀機會,為何協恩不能繼續求進?不能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教育予來自不同階層的師妹?以上是我這個基層學生的心路歷程。 協恩式的直資是一條充斥著爭議並且難行的路,但母校依然選擇走這條路。我支持,並同行,源自信任、感恩和一份企慕公義的心。在此祝願協恩式的直資,能讓更多向上的師妹走上農圃道,並走得更豐盛。
|